成都房协-球盟会官方登录平台入口app
成都新增商业零售物业全国第一
新华网 2015年02月06日
据四川省连锁商业协会统计,截至2014年底,成都开业运营、规划在建的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已达132家,新增商业零售物业近120万平米,在全国排名第一。同时,2015年,成都还将新增13大购物中心。
早在2013年,四川省商业联盟便有统计显示,2015年成都商业综合体总面积将达近3000万平方米,一时之间,成都商业地产成为业界热议话题。如今,2015年已至,面对3000万方的体量,商业地产再成焦点,在中国房地产惨淡的2014之后,新的一年,成都品牌房企在压力中寻求突围。
纯住宅大佬:重点发力商业地产
在地产界,万科、恒大等企业一直以住宅项目为主力,其可复制的住宅产品系在全国各地树立了不少标杆。近年来,这些纯住宅大佬在继续做精住宅的同时,强力进军商业物业的意图也越来越明显。
2015年1月中旬,万科商业地产负责人丁长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万科集团下属的商业地产公司将在本季度末宣布成立,6月完成资产处理。与此同时,2014年年中,许家印在内部会议上描绘恒大商业地产蓝图时,提出了千亿商业地产大计,10月底,恒大则宣布与国内零售行业巨头王府井组建两家合资公司,整合商业地产和零售资源。
在成都,恒大曹家巷广场将于今年动工,这将是恒大在成都的第一个商业综合体项目。恒大有关方面表示,目前已做好了进军商业的足够准备,恒大曹家巷广场将成为恒大千亿商业地产大计主城战略的成都一号作品。
商业物业起家翘楚:继续加大商业力度
除了万科、恒大等常年发展住宅项目的企业在寻求战略转变外,像万达、蓝光等原本就在商业地产领域耕耘多年的全国、地方房企,在商业板块的加码也在进行之中。
万达是中国商业地产的领军企业,26年间,在全国80余做城市打造了120座万达广场。2014年,成都万达重点推出了郫县蜀都万达广场项目,这是继成都锦华万达和金牛万达之后,大成都范围内的第三座万达广场。同时,2014年成都万达还推出了万达瑞华中心项目,以其号称7星级的瑞华酒店吸引了全城目光。2月5日,成都万达更是一举拿下成都青羊区苏坡街道中坝区5、6组,黄土社区5组的110亩商服用地块,计划在城西3.5环打造青羊万达广场。与此同时,2014年,四川资阳万达广场和四川乐山万达广场也纷纷亮相,万达商业脚步仍旧急促。
相较于商业地产老大万达的持续猛攻,成都本土企业蓝光在商业方面的动作也不容小觑。
据蓝光集团首席策划师兼总裁助理杨阳介绍,“2015年,蓝光成立了专门的商业集团公司,把整个集团下属的商业,从策划、招商到运营,全程拉通,形成了一个全链条的独立公司。”杨阳还表示,蓝光商业经营管理集团是由蓝光中心、街区商业、酒店、写字楼以及文化旅游产业的专业运营公司整合成的一个商业集团。
在2月3日蓝光的2015年商业客户答谢盛典上,蓝光签约澳门街、成都传媒集团先锋文化传媒、泰迪熊utoneys,发布红街和coco mall产品系,这是蓝光商业经营管理集团成立后面向商业客户的首次亮相。
新驻蓉房企:做商业提升品牌知名度
与常驻成都的万科、万达、蓝光、恒大不同,2011年才进入成都的银泰在2014年的发展中,选择做商业综合体来提升品牌知名度,在商业物业的较量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房联公布的2014年成都主城区商业销售排名中,无论是备案面积还是备案金额,银泰城均在前十之列。
2011年首次进入成都的银泰,在金融城板块打造了“泰悦湾”纯居住项目,销售不错,但品牌名号一直未能打响。2014年,银泰主要打造了银泰城和银泰中心两个商业综合体项目,让“银泰”品牌在成都的知名度火速提升。
“没有做商业地产的房地产企业,不能算真正的房地产企业。” 四川省连锁商业协会会长冉立春认为,做商业地产是房地产公司成功的标志。“住宅的知名度没有商业物业高,商业地产容易让人们记住品牌。”
与此同时,银泰有关方面表示,银泰计划在成都打造6个购物中心,除了现已面市的银泰城、银泰中心以及银泰mall等项目外,接下来还会有拿地计划。
行业专家:2015成都商业物业市场形势依旧严峻
面对已经到来的2015年,各大房企似乎也都陆续做好了迎战的准备,在新一轮的厮杀当中,商业物业市场形势能否向好呢?
“目前成都商业储备偏饱和,除少数地段特别占优势和规划、定位、后期营运、招商、连锁化品牌号召力强的商业项目外,很多商业招商和销售去化压力很大。”cbedu商精联执行主席朱伟表示,“2015年成都商业地产会较上年有所起色,但压力同样很多,几家欢乐几家愁,商业地产在回暖的前提下,情况并不容过分乐观。”
在供求上,中成房业副总经理沈波认为,“2015年,由于土地规划用地的条件,供应还会加剧,且增量不会衰减。但从需求的角度,在2014年投资热情和经营热情都有很大衰减的情况下,我觉得2015年也不会有太大的改观。”
“同质化产品太多,差异化、错位化的产品太少。”冉立春认为,撇开体量大的因素不讲,他真正不看好2015年成都零售商业前景的原因在于很多大型综合体的千篇一律,“这是问题的本质。可持续的、融合当地文化的、差异化的、真正满足客户市场需求的东西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