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房协-球盟会官方登录平台入口app

成都正在新改扩建城市道路推进这项工作

老年人出门,最怕走路磕到绊到,最怕上街有坑有坎。市政配套、公共设施在细节上的贴心与完备,能够很大程度增加老人外出的安全感,降低老人生活中的种种不便。


公共设施的适老化改造,正是为了这一目的——给老人、特殊群体的城市生活提供暖心与方便。


针对市民群众关心的道路适老化改造情况,成都市正在大力推进新改扩建城市道路设置盲道、缓坡、座椅、防滑铺装等无障碍设施优化工作。


对此,10月28日跟随小编一起去成都市一环路瞧瞧。路上,那些不易察觉,却实用周到的小细节让人意外地发现,一环路,正在悄悄变“暖”。



从人行道走向公交站


有缓坡,没台阶


一环路道路综合整治工程在历时两年后,已经基本完成。改造提升后,许多市民对一环路上的公交站印象深刻,黑顶棚,红立柱,园拱门,灰石凳,古色古香,蜀韵十足。


但一个细节可能许多人都未曾注意到,从人行道路面到公交站台之间的短短几步距离中,没有了台阶,也就是说“马路牙子”消失了。


在以往,行人需要从人行道上走下一级石阶,穿过自行车道后再踏上一级石阶,站到紧邻机动车道的公交站台上。但如今,从人行道到公交站台,中间没有高差,是完全平坦的路面。



10月28日,在一环路西一段四川省社科院门前的34路公交站台前看到,等在公交站前的5位乘客中,有3名是白发老人。其中一名老人拄了拐杖,行走略显缓慢。由于没有台阶,他一路没有停顿,从人行道上从容走到了站台上。


“其实你可以看到,这段路是一个以公交站台位置为‘抛物线’顶点的缓坡”,一环路道路综合整治工程施工方工作人员指着距离公交站大约四五米距离处,记者看到,四五米外,人行道与自行车道间仍有15公分左右的高差,有一级石阶。但距离公交站台越近,高差越小,逐渐成为无高低落差的道路平面。


“修成缓坡的目的,就是为了方便老年人、特殊群体”,该工作人员说,公交站与人行道的连接采用无障碍通道设计,这在成都的市政道路上未来将越来越普及。年轻人对此或许感触不大,但对于年迈老人或是盲人等群体而言,一级台阶就会造成不便、造成障碍。


他表示,一环路全线公交站与人行道连接均采用无障碍通道设计,消除了老年人、特殊人群上下台阶不便的问题。



走累了歇一歇


沿线座椅安装正在实施中!


除了公交站台的变化,在一环路的人行道上,还有许多悄悄改变的小细节。“细心的人或许能够发现,地砖变大了”,该工作人员指着路面对记者说,这是人造仿石材料的防滑砖。比起原本人行道路面实用的天然石材地砖,这类防滑砖一来防滑,二来具有渗透性,有较强的渗水功能,不会让路面积水。强渗透性加上大地砖的强稳定性,能够有效避免地砖积水形成的“地雷路”。


由于近日成都阴雨,道路上地砖颜色从浅灰变得深灰,但并无路面积水。与地砖同材质的盲道铺设于道路中央,有潮湿痕迹,但全无积水痕迹。



那老人在路上走累了怎么办?对此,该工作人员表示,一环路按街区功能和人流密度等条件,将在宽度大于5米的人行道上全线布置座椅,供行人歇脚。


“前期,我们还选择了五六种款式的座椅到现场给市民们试坐、筛选”,他表示,综合市民意见后,最终选定了两种款式的座椅,根据需要这项工作将逐步完善。




“细节凸显人文关怀”,未来,成都将在新改扩建城市街道上加大无障碍设施规划和建设,并将进一步精细化设计,凸显人文关怀。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