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房协-球盟会官方登录平台入口app

重点工作 (4).png


本期由城市风貌处(公积金管理处)

城市建设处、轨道交通建设发展处

成都市房屋安全事务中心(成都市白蚁防治研究中心)

成都市轨道建设工程保障中心的负责人

就落实全会精神

开展2022年业务工作情况

谈目标、谈思路、谈举措


    何平  

城市风貌处(公积金管理处)主持工作



关键词

优化城市风貌品质 强化住房公积金管理

务实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2022年,城市风貌处(公积金管理处)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精神,以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认真落实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成都都市圈同城化发展要求,强化干事创业担当,弘扬求真务实作风,提升攻坚克难能力,践行为民服务宗旨,进一步提高城市风貌品质,强化住房公积金管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健全制度体系,进一步规范城市风貌管理。

一是扎实推进建章立制工作。研究制定既有建筑风貌提升管理规定,建立城市风貌管控长效机制,坚持规、建、管并重,强化跨部门协同,明确工作流程,强化部门职能和属地责任,实现城市风貌全链条闭环式管理。

二是深入开展公园城市风貌形态研究。充分挖掘地区文化标识和本土城市特征,深入提炼彰显公园城市底蕴内涵的城市风貌形态,细化特色风貌的呈现要素,打造兼具天府文化特色和国际化大都市城市魅力的城市风貌。

三是加快完善并出台《城市既有建筑风貌提升导则》。进一步引导和规范成都市市域范围内既有建筑整治提升的设计、建设、管理工作。

强化项目统筹,渐进式提升城市风貌品质。

一是高标准建设特色街区。指导区(市)县充分挖掘街区产业特色、区域特色、文化特色等差异化优势,坚持一体化打造理念和一街区一特色原则,打造20条特色街区,通过街区硬条件重塑,带动片区软环境提升,促进特色风貌成片成势发展。

二是成片区实施既有建筑风貌提升。结合片区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确定既有建筑风貌提升的阶段规划和年度计划,2022年计划实施15个片区既有建筑风貌提升,通过“连点成线,集线成片”,逐步补齐城市建设短板,提升老城区风貌格局。

三是做好大运会风貌项目巩固提升。动态推进大运会场馆和保障线路周边54个片区既有建筑风貌提升查漏补缺工作,确保大运会召开期间城市环境品质高标准呈现。

坚持普惠目标,充分发挥公积金互助功能。

一是强化公积金管委办日常监管职能召开公积金管委会全体委员会议对公积金中心提审议的事项进行决策。根据2022年度最低工资标准,及时对成都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进行调整,充分保障缴存职工利益。

二是深化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试点,动态掌握试点开展情况,按照试点方案要求,认真开展试点评估,结合缴存、提取、贷款情况,意见反馈,以及流动性状况,优化完善政策要素。

三是持续推进成德眉资住房公积金同城化发展。巩固深化公积金同城化贷款政策,对《关于成德眉资缴存职工在四市区域内非缴存地购房有关公积金贷款政策措施》实施情况开展评估,充分研判政策效果、资金流动性影响,优化完善政策措施。

四是持续推动成渝住房公积金一体化协同发展。以争取和落实公积金国家试点工作为契机,加强沟通协调、强化工作联动,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探索进一步减少条款和表述差异,逐步实现公积金政策趋同。







    宋锋  

城市建设处处长



关键词

高质量推进城市道路建设

进一步提升城市通勤效率


2021年,按照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坚持以重大城建项目为抓手,加快完善城市道路体系,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承载能力逐步增强。2022年,我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精神,贯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战略,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围绕构建“轨道 公交 慢行”绿色交通出行体系,着力构建高效便捷的城市路网体系。

优化城市路网结构,筑牢道路交通基础。

继续推进东西城市轴线、天府大道北延线等对外大通道建设,高质量打造成为城市交通轴、景观轴、功能轴。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快速路、主干路网体系建设,提升城市交通快速转换和通达能力,推进沙西线、杉板桥路等在建快速路改造项目建设,做好武侯大道、川陕路等储备项目前期工作。统筹推进区级路网建设,推进锦城公园到达性市政道路建设,打通中心城区“断头路”20条以上,促进区域快速互联互通,形成城市交通新循环。挖掘中小街道交通潜能,合理优化道路断面、路权分配和片区交通组织,形成有机接驳、高效循环交通体系。

推进街道一体化设计,提高道路建设品质。

强化行业管理,促进高质量设计和精细化施工,推广新技术、新工艺运用,切实提高市政工程建设质量。打造城市街道u”型空间一体化场景,突出“公交优先、慢行优先”理念,构建安全、舒适、便捷的慢行交通系统,美化街道空间,同步建设市政配套设施、公服配套设施和便民服务设施,提升市民出行的舒适度和体验感。

推进新城建试点扩面,提升城市道路智慧化水平。

推进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工作,配套建设城市道路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设施设备,为建设智慧城市提供基础条件。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智慧多功能杆和地下综合管廊为载体,推进“多杆合一、缆线共廊”等市政设施集约化建设,提升市政基础设施智慧安全韧性能力,为智慧城市提供城市物联网基础底座。

提升城市通勤效率,提高市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深入实施城市通勤效率提升工程,进一步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民生导向,建立城市通勤交通运行情况常态化动态化跟踪、研判和评估机制,统筹推进区域职住平衡、基础设施建设、公交系统提质、交通治理优化、通勤场景营造、交通政策引导6大行动,持续提升城市通勤效率,不断满足市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







    房青川  

轨道交通建设发展处

处长



关键词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推动轨道交通和tod综合开发高质量发展


2022年,轨道交通发展处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精神,以成渝地区双层经济圈建设和成德眉资同城化为契机,在市委、市政府领导和局党组带领下,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围绕四大结构全方位优化调整,统筹推进全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tod综合开发工作。

提升行业管理水平、推动轨道交通建设高质量发展。

加强行业管理,完善轨道交通建设相关法律法规。结合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运营、轨道交通安全保护区管理、tod综合开发等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修订《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出台《成都市轨道交通安全保护区外部作业管理办法》《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附属设施一体化景观设计导则》,《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设计管理的通知》等文件;高质量推进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项目的8号线二期、10号线三期、13号线一期、17号线二期、18号线三期、19号线一期、27号线一期、30号线一期8个项目建设,同步统筹实施轨道交通沿线市政配套工程;通过ppp模式面向社会引进高水平的轨道交通运营商,全面提高我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和服务水平;科学编制《成都市第五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主报告及支撑报告。

加快市域铁路建设、构建轨道上的都市圈。

以国家关于成渝地区双层经济圈建设战略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成德眉资同城化要求为契机,加快建设市域铁路成资s3线,力争2022年10月开工建设市域铁路成德s11线,积极做好市域铁路龙泉至天府机场s13线前期工作;助力成都国家西部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积极做好西控区域旅游轨道交通建设前期工作。

市区联动、全面推进轨道交通tod综合开发。

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商业化逻辑”的投建运维工作机制和“无策划不规划、无规划不设计”的建设运营路径,在市级统筹实施的地铁tod综合开发项目基础上,引入国际、国内知名策划、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团队,加快推进区(市)县实施的tod综合开发项目,全面推动市区两级33个tod综合开发项目,同步完善tod综合开发项目商业配套、公建配套、市政配套,将每个tod项目打造成为居住生活空间、商务办公空间、休闲游憩空间等“三大生命空间”,形成市区联动、企业互动的tod综合开发新局面。借鉴地铁tod综合开发经验,探索市域铁路沿线tod综合开发。







    徐鹏  

成都市房屋安全事务中心(成都市白蚁防治研究中心)主任



关键词

安全发展 真抓实干

全力以赴确保我市房屋安全事务稳定和谐


2022年,市房安中心将在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中主动找定位,对标对表抓好贯彻落实,聚焦筑牢城市安全生产底线,以更加扎实有力的措施抓好安全风险防范工作,推动我市房屋安全事务持续平稳发展,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不断提高既有房屋使用安全管理水平。

一是着力消除城镇d级危房安全隐患,统筹指导区(市)县动态推进d级危房治理工作;加强城镇老旧危房安全风险隐患的监督力度,完善长效制度措施,优化完善危房隐患动态监测相关功能,全面推进涉及公共安全的人员密集场所结构风险隐患消除。

二是组织区(市)县认真开展全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城镇房屋建筑信息调查,重点做好数据汇交和总结上报,为全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评估建立数据支撑。

三是落实“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安排,持续推进改建改用房屋风险隐患排查治理。

四是加强房屋装修结构安全监管事项督促指导,推进房屋结构安全行政审批网上申请办理的测试和启动工作,实现“一网通办不见面审批”;组织区(市)县切实做好房屋装修改造安全使用知识宣传普及工作。

动房屋安全鉴定市场平稳健康运行。

一是加强行业协会指导,持续做好房屋安全鉴定机构名录管理,推动房屋安全鉴定机构抓好鉴定报告上报等常态化工作,积极开展对鉴定机构的不定期调研和指导工作,推进鉴定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是持续深化房屋安全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抓好平台系统日常维护,立足工作实际和需要完善系统功能,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三是开展全市房屋安全鉴定机构管理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成都市房屋安全鉴定机构及从业人员信用信息管理办法(试行)》落地落实。

全面推进白蚁防治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强白蚁防治目标推进,全年计划完成新建房屋白蚁预防工程220万,安装监控装置500套,开展复查回访工程不少于650个、白蚁灭治项目不少于1500个;持续做好对文物古建、园林树木和水库堤坝等白蚁危害检查和治理工作。

二是严格按流程依法依规有序采购白蚁防治药物和施工服务。

三是创新开展白蚁防治科研工作,加强白蚁种类调查研究的科学性,积极开展白蚁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持续开展白蚁防治药剂登记试验。

四是认真抓好政策宣贯,大力推广实施《四川省城镇房屋白蚁预防工程药物土壤屏障检测和评价技术标准》。

五是加强全市白蚁防治行业管理与指导工作,开展全市房屋白蚁防治管理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成都市房屋白蚁防治企业及从业人员信用信息管理办法(试行)》落地落实。







    舒琳智 

成都市轨道建设工程保障中心副主任



关键词

发挥重大城建项目

“稳投资 优功能 惠民生”作用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遵循城市发展规律,观大势,明思路,市重大办以重大城建项目为抓手,服务好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成都都市圈发展及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2022年各项工作。

抓机遇,唱好“双城记”。

制定《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实施方案》,聚焦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改革、重大政策,推进成渝住建领域协同发展。今年实施17个支撑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项目,推动多层次轨道交通融合发展,加快第四期建设规划8个项目176公里建设,推动成资s3线、成德s11线、成眉s5线等市域(郊)铁路建设。推动市政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施天府大道北延线、东西城市轴线等大通道建设,打通市域“断头路”。推进成渝房地产信息开放共享,强化城镇常住人口公租房保障,提升住房公积金管理服务质效。

惠民生,提升幸福感。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健全公众参与机制,落实好《专家、市民代表参与成都市重大城建项目建设的工作意见》。共同研究拟定2022年重大城建项目建设计划,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通过基层调研、专题会议、现场检查、重要活动等方式,充分发挥专家和市民代表的监督作用,促进重大城建项目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今年拟实施老旧小区(院落)改造、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市政基础设施补短板等53个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项目。

优功能,促转型发展。

积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加快建设116个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项目,在重大公共服务设施、tod综合开发、城市有机更新等方面持续发力。

强保障,助项目落地。

积极对上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尽早纳入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包,争取专项债和政策性资金补助。加强市区联动、强化部门协同,统筹好资金、土地及规划三方面要素。制定“2022年一季度开门红重大城建项目实施方案”,加强项目目标管理,加大统筹协调,压实各方责任,推动项目落子,促进有效投资。


网站地图